手摇升降杆是为升降天线而设计。本产品采用内置滑轮和钢丝绳来提升各级杆,产品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可快速、可靠和安全地天线设备上升至预定的高度。工作完毕后,可快速、可靠的将设备下降到预定的高度。升降杆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型材,表面进行阳极硬化处理,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同时升降快、噪音小、运行平稳等优点。本产品适用于低增益喇叭天线的升降作业。
内置滑轮和钢丝绳,当升降杆升起后,钢丝绳不裸露在外,在设计时,杆与杆之间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安排钢丝绳的缠绕方式。
第一,升降杆的管材界面采用正方形截面,这是因为杆内壁要安装滑轮,需要找合适的安装平面;相同壁厚和截面积的管材,方形比圆形的抗弯截面系数大。
第二,升降杆的钢丝绳与杆体之间的缠绕形式如图1所示。主动钢丝绳的安装平面在杆的中间平面内,从动钢丝绳的安装平面在杆的中间平面内,且与主动钢丝绳安装平面垂直。这种形式可以避免两根钢丝绳在同一平面内相互交叉碰撞。
第三,滑轮安装关键在于减小摩擦。钢丝绳在滑轮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是实际存在的,如果设计考虑步骤,摩擦力很大,直接影响能否提起各级杆以及钢丝绳的粗细。所以在设计时滑轮内安装了滚动轴承。
该升降杆系统采用钢丝绳传动,自锁性能好,能实现可靠的自锁,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产品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示意图
3 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
升降高度:15米
闭合高度:2.55米
升降杆载重: ≤5KG
升降杆自重:50kg
管体材质:铝合金
管径采用:φ120mm-φ40mm(8节)
驱动形式 :手摇
传动方式:外置2条钢丝绳(304材质)拉线形式升降
升降杆颜色:军绿色(1、升降杆每节杆体颜色为军绿色;2、第二节管壁加印显示米数;3、三脚架铝管军绿色)
管壁加装导线环,避雷针与杆体转接件螺纹连接
避雷装置:预放电式避雷针(Kreze-IF)1个,下引线25平方(15米),接地棒6根
升降杆组件:避雷针装置1套,一组拉线盒(拉线三层),拉线盒地脚钉一组(3个),三脚架地脚钉(6个),升降杆底盘地脚钉(6个),膨胀螺丝M14*150mm(6个)
4 安装方式
1. 固定方式:将设备放置于平整地面或移动车上,通过升降杆底部连接孔,将升降杆固定。
2. 移动方式:将升降杆放置于平整地面,通过底部加固的三脚架来实现,打开三脚架实现升降杆作业。
a) 升降杆必须安装于平坦、坚实的基础上,确保安装承重后不下沉,不倾斜。如果倾斜,会影响升降杆的使用,也会造成升降杆的损坏。
b) 升降杆的承重不能超过额定重量,以免升降杆倾斜、弯曲。
c) 升降杆使用过程中应确保升降杆上空无异物遮挡。
d) 升降杆使用过程中应使杆体保持竖直状态。
e) 升降杆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升降不灵活或卡死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操作。
f) 升降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钢丝线的情况,避免拉扯或者压线。
g) 严禁私自拆卸或者更换升降杆部件。
5.2 升降杆架设步骤
a) 升降杆直立放置于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如图2。
b) 依次松开升降杆支架三个支杆上的手拧螺钉,抽出支杆并伸展至地面。升降杆直立于地面。抽拉支杆顶住地面。再将手拧螺钉拧紧,如图2。

![]()

![]()
![]()
![]()
图2 三脚架展开示意图
c) 解开紧线器,将手摇把装到升降杆上。如图3。
![]()
![]()
![]()
![]()

图3 升降杆紧线器及过线环示意图
d) 在升降杆顶端安装避雷针组件。
e) 将避雷针所用下引线通过升降杆上的过线环,安装到避雷针组件上,如图3。
f) 将避雷针下引线另一端及接地棒引线一端,与升降杆底部连接,用螺母压紧,如图4。
g) 将接地棒间隔1米,砸入地面。
图4 避雷针下引线及接地棒示意图
h) 操作手摇式升降装置将升降杆缓缓升起,注意舒展接闪器所用线缆。
i) 将升降杆升至指定位置,进入正常工作。展开状态如图5。
j) 工作结束后,将升降杆缓缓降落,同时,收卷线缆。
k) 降落结束后,将第一节升降杆,手动缓缓压下后,紧线器锁紧升降杆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l) 拆除手摇把,收回接闪器升降杆,放置于其他位置。
![]()
![]()
![]()
![]()

图5 升降杆展开示意图
6、带拉线的升降杆架设拉线方法(以在地面架设三层拉线为例)
a) 将升降杆垂直固定在水平基础上。
b) 根据最大升高时的拉线长度和拉线方法选定地钉位置,地钉距离要大于升降杆高度的2/3,每120°打入一个地钉。
c) 挂上拉线盒(一般情况3个),将短拉线挂在第一节升降杆卡勾上,三根线同时拉紧,并保持升降杆与地面垂直。
d) 第一根线拉紧后,再将拉线盒的第二根线和第三根线挂在升降杆的第其他节卡勾上,再把二、三根线全部拉出。
e) 摇动摇把升起升降杆,每个拉线盒用一人监视升降杆升起过程,边升起边放线,保证升降杆垂直升起,当发现倾斜时,调整对应拉线,以纠正倾斜。
f) 当升降杆达到指定高度,第二节管体上有明显刻度,即停止上升,调整各拉线,同时紧好拉线,调整升降杆与地面垂直角度。
j) 升降杆下降时,各拉线应跟随逐渐收短,直至闭合。
a) 升降杆在搬运过程中,检查紧线器是否紧线到位,禁止抽拉各活动关节,必须搬抬首节,避免无法升降。
b) 升降杆使用过程中检查各钢丝绳是否在槽轮中避免升降过程中钢丝绳断裂。
c) 升降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每节杆体与地面垂直,防止杆体出现升降抱死情况。
升降杆使用过程中检查顶端是否到位,如果其他升降杆已经接触到位,不再摇手把下降,将顶端杆轻压到位。